【广州日报】驰援日记 | 97岁老人闯过生死关出院,难忘这碗爱心粥凝聚的医患情!

2020-03-02

记录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二区黄天雯护士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中,高龄老人占了多数。对高龄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难度高,风险大,需要百倍的认真和过硬的护理技能。

97岁的付奶奶,是全国年龄最大的新冠肺炎患者之一。她与家人一起感染新冠肺炎,住进了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13楼呼吸内科隔离病房,经历反复发热、呼吸困难加重、下肢深静脉血栓、消化道大出血等生死考验,得到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护理团队为核心的精心护理,今天终于出院了!

回想与付奶奶一家在一起的日日夜夜,我们护理团队每一名小伙伴的心情与老奶奶及家人一样,激动、感动与自豪!

记得刚接管协和西院呼吸内科护理工作时,付奶奶的体温最高达39.0℃,畏寒乏力,呼吸困难,对老人家来说真是遭罪了!她那无助的眼神、瘦小的身躯让我们看了心疼。

我们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精心护理付奶奶,帮她闯过一系列生死关。护理工作以中山一院团队为核心,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护理团队、协和医院院本部护理团队以及甘肃医疗队护理团队互相协作。

我和黎渐英护长,以及赵明、刘强强、杨云英、马延召、王孟媛、文清德、彭磊、廖昌贵、曾庆兵、钟盈、彭小琼等护理组长,马上制定周密、详细的护理计划,包括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方面面。

眼见老奶奶恢复了点神气,紧接着的是更大的考验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抗凝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小心提防肺栓塞的发生,防范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的发生,可那天晚上,还是发生了消化道大出血的紧急情况!

鲜红色血便触目惊心,老人家呼吸困难加重,我们担忧老奶奶会出现失血性休克,会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抢救争分夺秒地进行。

团队成员们各司其职,配合到位:有的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多层手套,不顾戴上防护面屏后视野欠佳,凭经验迅速开通多条静脉通道,精准地持续泵注药液。有的则不断俯身在老奶奶耳边鼓励她:“奶奶,知道您不舒服,我们与您在一起呢!来,我们拉着手!”

幸运的是,经过抑酸、止血、抗感染、提高免疫力、抗肺纤维化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后,付奶奶转危为安。经评估,她可以进食流质了。但是,流质从哪来?医院配送的饮食都是统一的食谱,没办法做到个性化饮食。

我马上想到驻地酒店的粥,于是,我们护理团队开始接力传送“爱心粥”。每一餐,同事们把粥从酒店送到医院,小心地喂着给付奶奶吃。她总是很配合,微笑地看着我们,眼中似有千言万语。

我们的年龄与付奶奶之间有着超过半个世纪的差距,真心把她当成自家老人来照顾,为她病情渐好的每一个消息而由衷高兴。

2月9日、2月10日和2月24日,付奶奶三次复查病毒核酸阴性,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标准。得知检查结果后,我们每个人都欢欣鼓舞!

从疫魔手中逃脱,付奶奶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我们更从中感受到要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

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更要心怀大爱,战胜疫情,坚守我们投身护理事业的初心,哪怕从一碗粥做起。愿全天下的老人远离新冠肺炎,健康安乐!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马延召、彭福祥、梁嘉韵

报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1179910?site4

2020-02-29